Sunday, October 01, 2017

我的自傳(2001年9月)

我的自傳

  我名叫駱嘉倫,二十八歲,家中有父母,一兄一弟,所以我可說在男孩生的環境中成長,自己也倒喜歡,覺得小了一些顧忌,起碼去洗手間也無須關門,我也因自己是男孩而感到自豪。然而這或許令我在成長中對女性少了一份理解和體會。以致小時在與女性交往時,我感覺到有點困難和不自然,幸好我從初中開始返教會,在這對兩性好奇的階段,有多些正面和較深入的交通,這應該可以彌補我「先天」的不足。

  我小時在元朗的圍村長大,父親是新界原居民(我自然也是),他是一位警察,但只是負責駕駛警車,聽說他未曾在工作期間開過槍,雖要輪更工作,但尚沒有危險。他是一個典型圍村男人,較大男人,不認輸,不喜歡妻子出外工作(留在家相夫教子)。他是長子,爺爺早逝,他讀畢小四就要拙學,出外工作養家,但他時常自豪的說,雖然自己讀書不多,但能寫一手好字,及懂得許多從報章而來的知識。記得他常說:「衰,也不要衰在人前!」我也覺得我有一些性格被他影響,例如好性、不認輸及喜歡寫字等。在三兄弟當中,他較疼我,可說是有點兒偏心,可能因為自少我的學業成績,都比圍村及親屬的孩子為好,記得就讀幼稚園時我只有一次考不到第一名。

  母親也是一位典型圍村女人,相夫教子,我在婚前,未燒過一次飯,還是她給我熨衫。我很喜歡她,因為她實在痛愛我們,最令我深刻的,若我們夜晚發燒,她會一直在我們床邊用凍水令我們降溫。在我進行婚前輔導中,輔導員說我或多或少將我母親的影子投射在我的伴侶身上,以我母親的性格成為要求伴侶的條件,我也有同感。

  自初中便信基督教,跟哥哥返教會,因這教會規模較少,及缺乏長者,所以我自少就有許多帶領、獨立思考及策劃的機會。我深深覺得自己的自我成長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及對人、對己、對事的態度,都是被基督教信仰及教會所影響。陶造我的成長最大部份的,不是家庭、學校或朋輩,而是教會。

  自從在中四那年,在教會的兒童主日學中教導小孩子學習聖經開始,我發覺自己對教育工作很有興趣,漸漸教育成為我的志願及理想。九五年畢業於城市大學應用化學系,便開始找尋教席,然而事與願違,到十月中旬(已開課個多月)仍未找到。雖然身邊有許多聲音和壓力叫我考慮其他工作,但我仍堅持自己的理想。到十月尾我終於在一間職業先修學校任教,初出茅廬的我,對於許多頑劣的學童,很叫我吃力。但我在這段期間,察覺到社會裡灰色的一角,是在我的成長空間中(眷顧的家庭、Band 1學校、善良的教會生活)不能體會到的。在兩年職業先修學校任教期中,由每天害怕返學,到熱愛與他們交往,我也在這裡成長。

  先後任教於三間中學,學生成績都是略遜的,然而我很喜歡教導他們,因為在這些環境裡,老師的角色比起在較好的學校更為重要。在六年的教學生涯中,我很享受每一天的校園生活,最令欣慰的,是看見許多無心向學的學生,轉變為積極求學,雖然有些因起步太遲而未能升學,但我相信只要他們仍然積極面對挑戰,日後也會成功的,至少他們會懂得支持下一代有較佳的學習態度。我相信人無分優劣,只是潛質有所不同。我亦相信教育之目的是提升生命價值和素質。我的開朗和看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,倒得到學生的愛戴,我在這三年期間被學生選為「最值得表揚好老師」,亦比我有一點認同和鼓勵。在成為輔導老師的四年間,與個案學生的接觸裡,他們對我的信任,也使我希望有更佳的裝備,去建立自己和造就學生。

  我結婚已有一年多時間,現在的妻子是我拍了八年拖的初戀情人,記得在談戀愛之前,我是一個沉默寡言,久不言笑的男孩,伴侶開朗和天真的性格改變了我,也使我懂如何與女性相處。妻子是一位社工,婚姻生活十分美滿,或許大家一起的日子已經很多,又在同一間教會聚會,彼此有很深的了解,我倆亦是容易體諒的人,所以我們很少磨擦,連婚前輔導的輔導員也說很難找出我倆難相處的地方,希望她說是真的。

  好像步入中年了,很滿足現在的生活,如果有人問我甚麼是美麗人生,我會覺得一個使人得福氣的人生便是最美麗。

20019

Friday, July 29, 2005

明辨是非

教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是令人明辨是非,從而擇善去惡。
Kolhberg指出道德判斷的成長三個階段:第一個階段是以讚賞為對,以刑罰為錯,目的是避免懲罰;第二階判是以大多數所說的為依歸,所以遵循成規;第三個階段是有自己個人的道德判斷標準。
校規是能令學生達到第一個階段,所以聖經說律法只能叫人知罪(羅馬書3:20)。
如果人停留在第二階段,則以多數人的道德判斷為依歸的,人會變得虛偽。
如果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(transform),聖經的標準成了我們內在化的標準,我們應到達了Kolhberg所提的最高境界。
我們真的要想想,希望下一代成為何等樣的人,而給他們甚麼。

Monday, July 25, 2005

這麼近,那麼遠

7月30日是少玲的預產期,
醫生話有95%是會早的,
即是大多數機會是在這幾天出世,
我有點緊張及心忽,
隔著一塊肚皮,但她卻未到這世界,
真是這麼近,那麼遠....

Wednesday, May 11, 2005

不合邏輯的改革

'政策一'失敗了, 但不去檢討此政策是否設計失敗,
只是去歸咎於老師的不是, 其實這也沒有所謂,
反正只有決策者有解釋權. 但若果確定了是老師問題,
為何又不去處理產生問題的老師?而去改變'政策一'為'政策二'.
又因為政策二未出現, 一籃子的新問題也未可預見,
所以可盡情談得天花龍鳳, 揚揚得意.
到新問題出現, 又去改革, 但因未去面對基本問題,
這個循環不斷, 改完又改.
真是一團不合邏輯的改革.

Tuesday, May 10, 2005

打了兩小時書釘

今天打了兩小時書釘,由滂沱大雨到陽光普照,爽!
看到梁家麟所著的"倪柝聲的榮蜃升黜",後頁寫著:
"若有人問這個課題的研究對教會有甚麼裨益,我的答案是:只要我說的是事實,便有裨益.真相和事實自行說話,發揮作用.
可能他寫這段文字時也不知這本書所產生的風雨.
但這段文字令我有所頓悟.
有時真不知要甚麼的道是對人有益處或令人感興趣,尤其現在以新朋友而設的崇拜很是流行.
其實只要解經正確,聖經自行說話,發揮作用.
希望我可以繼續這樣信下去.

Thursday, May 05, 2005

很高的教訓技巧

昨日試了一個很高的教訓技巧.
有兩女生爭執,其一要求調位.
我召了她倆出來,先說我已應允調位的要求,
然後說是否一定要用調來解決問題,
之後要求調位的學生說不需了,
最後我收回調位的允許及希望她們友好.
我覺得高,因為先給她糖,然後教訓她,
最後要她自己將糖交還給我.
今天她們已經相好如昔了.
真開心!

令人沮喪的報告

令人沮喪的報告
這兩天看了兩個令人沮喪的報告:
1.早前香港中文大學一項有關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校內成績的研究﹐發現學生的成績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外在動機。即外在動機越強的學生﹐相較於外在動機較弱的人更能在校內取得卓越的成績。研究同時發現﹐內在動機與成績並沒有顯著的關係﹐即無論內在動機強或弱﹐都不會影響校內成績。雖然這結果只收集大學生的數據﹐但筆者認為﹐基於同一背景文化﹐相信在中小學裡也是如此。
2.受訪學生表示影響心情愉快的因素是與同學相處融洽(45.7%),學到東西(17.6%)及取得高分(14.1%)。
莫非真的要打要殺地, 威迫利誘地令他們學習?
學校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,真是不夠市場?

Monday, May 02, 2005

豁然開朗

今天豁然開朗
耶穌也將自己隱藏, 謙卑, 榮耀神.
你們要小心,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們看見;若是這樣,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。(太6:1)
現今人人也反過做, 可能會說:人在江湖, 身不由己. 但我要問:我們所製造出的江湖, 是否合神的心意, 抑或我們不要校法這個世界, 要心意更新而變化.
你禱告的時候,要進你的內屋,關上門,禱告你在暗中的父,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(太6:6)
我相信教師是一份良心的工作, 有許多暗中做的工作, 未必是金玉其外, 甚至未必可以開花結果, 但對學生是好的.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.
我感謝神使我可更顧念小女兒.
我寧願得不到, 有人替我不值; 總好過得到了, 有人覺得我不配.